初十一女婿也 vs 川菜
正月十一习俗是跟女婿有关联。
人们把这一天成为子婿日。
此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正月初九的天公诞都会少不了带有好意头的丰盛佳肴包括海鲜, 蔬果, 山珍海味, 茶馃, 糕点等来大排宴席。
可是往往当日都吃不完这么多的美味佳肴。
由于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大量的食物若倒掉就会浪费食物而加上正月新年把好意头倒掉是不吉利的, 所以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剩下的, 身为娘家就不必再破费, 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
女儿。
故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不过在现今社会, 如果还有剩余的通常会变成一锅非常开胃的酸辣菜。
酸辣菜并非源自于四川但是酸辣是源于川菜系。
川菜系闻名的是酸辣汤和酸辣鱼。
由于酸辣味浓带酸, 其味都盖过剩余食物的原味而能演变成一种新的菜色。
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四川地区包括重庆市。
川菜以麻、 辣 、 鲜 、香、油及味厚为特色, 以“一菜一味, 百菜百味”著名。
川菜以成都和重庆两地的菜肴最为代表性。
其所用的调味品既复杂多样又富有特色尤其是号称“三椒”的花椒 、 胡椒 、 辣椒 , “三香”的葱 、
薑 、 蒜以及酱油 、 醋 、 郫县豆瓣酱 、永川豆豉。
使用最频繁及数量之多的是“ 鱼香 ”及“ 怪味 ”更是离不开这些调味品。
如用代替品则味道要打折扣因为远非其他菜系能相比。
川菜有“七滋八味”之说,“七滋”指 甜 、 酸 、麻 、 辣 、 苦 、 香 、咸 ;“八味”即是 鱼香 、 酸辣 、椒麻、 怪味 、 麻辣 、 红油 、 姜汁 、 家常 。在口味上川菜特别讲究“一菜一格”且色、香、味、形俱佳故国际烹饪界有“食在中国, 味在四川”之说。
在七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
川菜的复合味型有二十多种如咸鲜味型、 家常味型、 麻辣味型、 糊辣味型、 鱼香味型、 姜汁味型、 怪味味型、 椒麻味型、酸辣味型、 红油味型、 蒜泥味型、 麻酱味型、 酱香味型、 烟香味型、 荔枝味型、 五香味型、 香糟味型、 糖醋味型、 甜香味型、 陈皮味型、 芥末味型、 咸甜味型、 椒盐味型、糊辣荔枝味型、 茄汁味型等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
这其中以 鱼香 、红油 、 怪味 、 麻辣 较为常见。
川菜原料不选海鲜。
古典川菜的出现可追溯至秦汉时代并在宋时已经形成流派而且当时的影响已达中原 。
宋代孟元老著《 东京梦华录 》的第四卷《食店》记載了北宋汴梁 (今日的開封)「有川饭店, 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
明代末清初, 辣椒间接由美洲经欧洲引入中國而川菜也是那时开始用辣椒调味形成了是费心 代意义上的川菜即麻辣味为主的料理方式。
清代乾隆年间, 四川罗江著名文人李调元在其《函海·醒园录》中就系统地搜集了川菜的三十八种烹调方法 。
不论官府菜还是市肆菜都有许多名菜。
晚清以来, 川菜逐步形成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菜系且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的特征。
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类菜肴组成完整的风味体系。
其风味则是清、 鲜 、 醇 、浓并重, 并以麻辣著称。
川菜还分为“上河帮”、“下河帮”和“小河帮”三类。
“上河帮”即蓉派川菜流行于川西平原地区;
“下河帮”即渝派川菜流行于川东盆地边缘山区;而“小河帮”以盐帮菜为主流行于沱江流域的自贡 、 内江等地。
在川渝以外的地区, 川菜餐馆的菜品口味多为蓉派川菜和渝派川菜, 盐帮菜则相对较少。
不过, 最近几年盐帮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蓉派川菜主要源于省府成都流行的官府菜讲求用料上乘, 比精细准确, 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 菜品色相较高, 口味相对温和;
渝派川菜源于四川盆地东缘的重庆以用料大胆,
不拘泥于传统食材, 广泛选择下脚料, 制作手法亦不拘一格常常有烤、炸等传统川菜较少采用的手法, 口味丰富多变, 色相上相对不太讲究;
盐帮菜则以精致、奢华、怪异、麻辣、鲜香、鲜嫩味浓为特色。
一般认知为蓉派川菜是传统官家川菜而渝派川菜是更接近贵州菜做法的新式川菜。
川菜的代表菜有宫保鸡丁 、干烧鱼、 回锅肉 、 麻婆豆腐 、 家常豆腐 、 黄焖鸭 、 夫妻肺片 、 盐水鸭 、 锅巴肉片 、 合川肉片 、江津肉片 、 樟茶鸭子 、干煸牛肉丝、怪味鸡块、灯影牛肉、鱼香肉丝、水煮牛肉,水煮肉片等。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