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5, 2014

瘀 (中西医对照)

血管碰撞受伤時,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块把血管的破洞堵住。已经溢出去的血液则形成又青又紫的就是瘀血。
就算不揉不擦药, 大约七天后也会完全分解消褪。
想加速消除瘀血, 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前应先冰敷让血管收缩。等血管破洞修復後再熱敷。
若立刻加熱会让血液循环更快, 溢出血管的瘀血就会变得更大塊。
有人认为撞伤后应快速揉就不会有瘀血。
这观念是不对的。
瘀血如果很大片, 顏色很深就代表血块多且厚。
如果不处理会影响周边的血液循环。
但如果推揉太用力可能会因摩擦破皮而感染。
热敷時也要注意热度, 当心燙傷。

老一辈的人说只要拿鸡蛋在瘀血处滾一就能把「瘀血」吸走。
某家中国医院的中医科主任说, 鸡蛋会吸走瘀血是没根据的不过煮熟的鸡蛋可以拿來溫熱按摩瘀伤处类似中医的溫灸法。

红血球里含有胆红素所以一般瘀血会先呈深紫红色然后慢慢扩散。扩散是因为血块在分解。胆红素会变成胆绿素。瘀血逐渐会变成黃绿色代表血块快要分解完了。
有些人的瘀血过了很久都还有淡淡的黃色影子。可能是血块溶解后的色素沈澱像受伤后的疤痕顏色会变得比较深。但如果7天后瘀血整块都沒消甚至变得更大颜色更深就要留意了。

一般碰撞造成的瘀血多数出现在四肢。
若是出现在脸部、胸腹、背部等躯干处的不明瘀血就要特別注意。
如果皮肤瘀血合併症状如牙银流血、鼻血、痔瘡出血或月经量很大且頻繁出血時, 就必须做血液检查因为有可能是血液性或全身性的疾病, 严重可能是癌症。
但是大多数人经抽血检查后发现瘀血只是碰撞造成。
有些人天生血管脆性高会比一般人来得容易出血。

有時候可能是服药所引起。
基本上, 只要吃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会比较容易产生皮下出血包括止痛药、心臟病药、阿斯匹灵、银杏、大蒜精、魚油或是是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活血中草药等。
常熬夜的人肝功能都不好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制造。
有些人服用通血、清油脂的中药也会抗凝血。只要不吃, 瘀血頻率就会降低。

中医的治疗方式包括服中药调理体质、热敷、推拿、放血、溫灸等。
中医认为「血」本身不会流动而是「气」在推动血的运行。
放血疗法除了放出血也会放出「气」。
如果有人气较虚放血后很容易头晕。这时温灸即可以补气。
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必须由中医师判断治疗方法不可以随便放血。

老人因为皮肤薄容易因碰撞而受伤。
瘦子和吃全素的人也比较容易有瘀血因为皮下脂肪少较难保护血管或营养攝取不足造成血管耐受性不好。

容易出现瘀血的人可以多攝取膠原蛋白, 维生素B、C等。
平時要多做运动锻炼血管的收缩能力增強血管壁的弹性与耐受性。

中醫说, 常瘀血代表身体某处不正常要调理体质才能治本。
气虛、血热体质的人容易瘀血但治疗方式卻不同。
脸色苍白、手脚冰冷的人为气虚, 须用黄耆補元气;
脸色泛紅、手腳发热的人为血热, 须用黃連清热。
至于体质的判断和吃哪些中药必须由中医师开方。
千万不可自行胡乱吃药以免吃错更伤身。

文摘内容改编自
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951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